[Draft] 三款二次元手游(崩坏:星穹铁道、重返未来:1999 与绝区零)

过去不玩手机游戏,因为感觉不够好玩。而苹果发布会总拿手游当时尚 feature 来给设备促销,则更让人相信移动平台尚未诞生传统语境的游戏大作。

但手游的存在感是很强的,铺天盖地的买量广告总会推送到眼前,而在先审后播的时代,米哈游似乎已经代替动画热番成为「二次元」内容来源。我也的确好奇,中国市场天量现金拿去做披皮老虎机,到底卷出了怎样的成果。于是我在过去一阵子试玩了三款「二次元手游」,它们分别是来自上海米哈游的《崩坏:星穹铁道》、来自广州深蓝互动的《重返未来:1999》与同样来自米哈游的《绝区零》。

为什么选择这三款?

《星铁》被朋友称作「赛博仙人掌本掌」。这个比喻来自韩国游戏主播 sameway,他在视频里评价《星铁》说:

我课满体力值一个月了,这是我的结论:(《星铁》)是一种赛博仙人掌。仙人掌是无需特别照料的植物,何况在赛博空间。想象一下,我在花盆里养了颗植物,却只能用监控看到。我只要交钱,那里的员工就会给它浇水,还会把它移动到有阳光的地方。再交点钱,甚至会给你一个希儿(游戏内女性付费人物)模样的仙人掌,以 0.6% 的概率——虽然我见不到也摸不着——总之就是这种感觉。但是你不能抱怨,因为所有这种(憋屈)感觉,实际上是我每天玩 10 小时导致的。
《星穹铁道》其实是一款大众化的游戏——你们知道如果勇者干掉魔王就会失业吧?就好比蝙蝠侠不会杀死小丑一般。蝙蝠侠的粉丝会在杀死小丑的瞬间起立鼓掌,但鼓掌结束然后呢——都知道米哈游的更新周期是 6 周,如果每天吃饭、睡觉、玩游戏,内容很快会被耗尽。米哈游认为玩家的理想日常是这样:早上起来启动游戏?No。先来一杯早晨咖啡,跟家里已满 3 岁的拉布拉多简单散散步,穿上帅气的西装上班。上班路上玩玩游戏?No。先看新闻了解一下世界局势。被提示体力值回满?无视。约海外客户见一面,下班。那下班路上终于可以玩游戏了?No。看着 sameway 的视频到家。晚饭以后终于可以开始游戏了:清一下日常,挂一下经验本,一边 Zoom 开会一边自动战斗,睡觉。就这样重复 6 周,然后刚好赶上版本更新。
[…省略,但是我们后文还会见到的…]
每天都拍下仙人掌的照片比较一下,wow,又比昨天高了 1mm,像这样享受其中的小小幸福。我花了 1 万元的游戏其实是个仙人掌,但不能感到委屈,因为这是张明牌:前所未有的自动系统,极其简单的日常任务,真的可以玩 10 分钟就关闭游戏,不耽误别的事情——它就是这样设计的,从始至终就是仙人掌。所以那些刚入坑或是刚玩不久的朋友,希望你们能慢慢玩游戏,因为就算每天课满体力,结果也就那样。

韩国人在这种贱嗖嗖的比喻上是有天赋的。这段话揭示了如今轻量化手游的特点:每天都得浇浇水、但也只能浇浇水、发育缓慢、「观赏性」,《星铁》很有代表性,并且当时刚刚获得 TGA 年度手游,游戏正在赠送付费角色,成为很好的选择。

只玩一款难免不明就里,所以增加了米哈游尚在内测的新游戏《绝区零》。这样能从两作异同中直观感受到什么是包装换皮、什么系统设计「三板斧」。

而为了避免过度陷入米哈游的月读(つくよみ)中,追加了其他公司的《重返未来:1999》。

本文对游戏系统的拆解全凭印象,没有提及的部分就是过于常规、不够起眼。

崩坏:星穹铁道

战斗系统

4 人组队回合制战斗,包括技能点、行动顺序、攻击属性 / 敌方弱点、削韧机制,总体比较像《轨迹》系列的轻量化改造,缝合了《女神异闻录》的削韧倒地机制和《歧路旅人》的技能点共用。

每个角色行动时仅有普攻、技能、大招三种选项。玩家需要掌握自身队伍各个角色的特点,通过局外的装备或局内的场地、技能机制,排出合理的顺序,在普攻回点、技能耗点的规则下妥善分配各角色的技能使用,优先使用顺应敌方弱点的角色攻击完成削轫使得敌方无法行动、提高击杀效率,并在大招能量回满后选择瞬发的时机。

削韧机制显著减少了玩家的决策负担,使得玩家可以始终聚焦于简单目标,「无脑打出」伤害即可发挥一般水平,也给了自动战斗系统,避免自动战斗与玩家操作水平的正负差异导致负面体验。战斗的正反馈也主要来自削韧 - 敌方倒地行动中断 - 我方伤害爆发 - 击杀敌方的循环。2023 年的移动端已经可以演出相当绚丽的全屏大招,打击感其实好过绝大部分回合制遗老。

作为长期运营的游戏,这一战斗系统深度不够,游戏将更丰富的机制拆分给角色,构建伤害型 debuff 集中引爆、回合外额外攻击互相触发、专注削韧获得击倒后超额伤害、敌方受击次数攒大招等多种体系,尽可能给玩家新鲜感。

但为了防止玩家拥有超出预期的强度扰乱游戏运营,《星铁》敌我双方战斗设计仍然很保守。在我方,这表现为角色在策划阶段就以出伤体系为单位设计,玩家必须读懂策划的意图,获得该体系的全部角色才能达到额定强度,具有一战之力,「钦定」感极强。在敌方,则必须考虑到上述前提,敌人制造的困难需要至少能被一种队伍体系化解,且防止某种体系完全无法战胜敌人。这样一来,在低难度战斗中,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玩家完全无需「应对」敌人甚至可以无视削韧玩法;而高难度战斗,则是既定队伍之间的「石头剪刀布」,逆风体系的玩家能明显察觉到遭到了机制与数值上的诅咒。

不管战场上发生的事情有多花哨,它本质上都只是策划扔出了一张蓝图,要求玩家必须组建这样那样的队伍,并利用队伍特点处置精心设置的特定战斗。玩家短期内能被队伍成型的成就感与大招播片的音视频刺激拖入心流,但可能忽然某天就在闪烁的画面中意识到,其实一切都被策划高度把持,测试 3-5 轮正是为了最大程度消灭意外,战斗总体是缺乏自由度和变化的。

剧情探索

《星铁》的故事设定在一个高魔、高科技的架空世界,「星神」执掌着各自哲学概念的「命途」,凡人(亦可是非生物)在某条命途上「走了足够远」就能得到星神的瞥视,获得该命途的力量成为「命途行者」,或是成为星神的代理人即「令使」,甚至升格成为概念化的「星神」。群星间各方势力拜于各星神麾下,或是自行走在不同的命途上,彼此纷争与合作。抹除记忆的主角被人出于不明目的托付给「开拓」势力,和伙伴一起,沿着「星穹列车」的轨迹探索宇宙。

这个世界观类似于王道漫画,足以支持游戏内容长期更新。实际上游戏也是以主角团前往新星球 — 遭遇事件 - 与新角色一道调查和筹备 - 解决事件的经典套路展开,火死海已经证明随随便便都能写到天荒地老。但尽管已经撑起了这样的架子,游戏终归还是没有好意思自诩为「太空歌剧」,而是偷换一字自称「太空喜剧」,用轻松幽默的文本消解严肃性,也为场外的舆论争议奠定了可以巧妙回应的基调。

目前游戏运营一年半,已经完成了(苏式)贝洛伯格、(国风)仙舟「罗浮」、(美式)匹诺康尼三个星球,每颗星球由 10 个左右的封闭地图构成,剧情和互动元素分布在地图中。游戏中剧情以任务链的形式展开,有 CG、即时演出、站桩对话和零散文本收集的表现形式。任务分为主线 - 活动 - 角色剧情 - 支线,资源投入也按依次递减,例如活动任务可能是没有配音的,角色剧情任务通常小于 1h,而支线全程都是站桩对话。在任务以外,地图上也安置着小游戏、宝箱、野怪、精英 Boss、环境叙事等其他元素。

从投入产出的角度考虑,这套历经考验的经典设计——或者我们可以直接说是《闪之轨迹》的底子——确定了比较稳定的高下限:中文世界庞大的网文市场角逐出充足的编剧人才及爽文模版,富裕的现金流投产人口红利下的美术资源,其实没有比传统日式 RPG 更差的道理。实际上《星铁》的剧情表现也的确较为稳健,司空见惯的王道开局硬靠 CG 和 BGM 燃到欧美玩家,国风章节满篇文白夹杂掉书袋未见明显的「小学生古风」,匹诺康尼大段进行关于存在主义的谜语人探讨,甚至影射资本主义、基督教、共产主义革命走资等敏感话题,却实现了所有立场的人看来都像在讥讽对立方的神奇效果,硬是没有引发舆论事故。尽管目前各个章节均有遗憾,但对一个实际上是以番剧节奏同步制作的课金手游来说,能够保证 7 分的剧情已是项目管理的伟业。在剧情体验的过程中黑屏加载,玩家大概率看到的不是一张苦大仇深的脸。

富得流油,资源充沛,内容产出不成问题,「一本道」无限续下去。But at what cost?

代价就是,哪怕许多人声称《星铁》是一种互动番剧来为游戏性低下开脱,但它的剧情写作是完全被游戏运营绑架的。世界观的庞大、初章的全程谜语人、贝洛伯格的儿戏、罗浮的拖沓、匹诺康尼的烂尾,都是受到了长期运营目标和短期销售任务的影响。剧情必须落脚在人物塑造上,否则来不及应对每 42 天 2 个新角色的销售节奏。不管多么强行,该卖的惨必须要卖、该发的糖必须要发、该转的圈圈必须要转,否则无法服务好玩家对人气角色的心理预期。角色卖完、卡池一关、列车开走,无论前期铺垫了多少线索,都必须立刻收束,多写三句话都是对产能的浪费,突显人走茶凉。游戏总是需要为玩家的不同喜好与未来新角色留出空间来,因此角色关系不能有任何板上钉钉的发展,人气角色对主角的示好只能是暗示,由玩家心领神会地解读和感动,别说坐实任何关系,哪怕安排另一个角色来见证都将引发激愤,因此一切都是点到为止、了无痕迹的,颇具「塑料感」。而长期……但凡游戏还有一个版本能活,都会开出新篇吸引玩家消费,而如果停止运营,优质资源的投入立刻就是浪费,《星铁》世界观设定如此之大,商业逻辑上几乎没有不烂尾的可能,可以说是受到诅咒、带着原罪的。

探索的乐趣也同样被消费着。游戏牢牢控制着全局资源产出,以防玩家获得超额的抽卡或养成资源,这意味着玩家无法像传统游戏一样通过挑战强敌、越级打怪、大量刷怪得到任何奖励,而一旦有奖励要素,则被预期必须要取得。地图上设置的小游戏和宝箱不是探索的奖励,而是 to-do list。有时游戏为了填充当期的内容不足,甚至会设置收集型目标强制玩家完成「探索」要素,这种害怕浪费一丁点产能的做法,无疑会给玩家负担,并加速游戏内容的枯竭。

此外,现阶段《星铁》已经暴露了一个设定缺陷:「命途」概念混乱。剧情内各星神司掌着不同概念的命途,如「开拓」、「毁灭」、「巡猎」、「智识」、「同谐」希佩、「虚无」、「存护」、「丰饶」、「记忆」、「欢愉」、「神秘」、「繁育」、「均衡」、「终末」、「纯美」、「贪饕」、「不朽」、「秩序」。游戏玩法上又抽取了其中几条命途作为传统意义上的「职业」,例如,在游戏开局,使用球棒打出物理伤害、身体内有一颗「毁灭」星神造物的主角,即为「物理」-「毁灭」。目前游戏中作为职业使用的命途有「毁灭」(攻防兼备扩散输出,战士)、「巡猎」(对单输出,刺客)、「智识」(对群输出,法师)、「同谐」(buff 辅助,吟游诗人)、「虚无」(debuff 辅助,术士)、「存护」(护盾生存,骑士)、「丰饶」(回血生存,牧师)。但随着游戏的持续运营,后续人物属性设计的主要考虑被功能性和差异化取代,已经连外观都难以兼顾,一个冒绿光的角色可能是火属性的,更遑论要贴合剧情。于是你能看见「巡猎」阵营势力领袖是「智识」命途,「虚无」命途人气角色的确是「虚无」令使但她其实是对群输出,而「同谐」软妹挥动权杖飞出远程伤害竟是物理属性。实在是难以忽略的底层遗憾。

角色养成

《星铁》的养成有以下维度:

  • 角色

-- 等级

-- 突破(晋阶)

-- 天赋树(「行迹」)

-- 重复获取次数(「星魂」)

  • 武器(「光锥」)

-- 等级

-- 突破(晋阶)

  • 装备(「遗器」)

-- 外圈四件套(头部、手部、躯干、脚部「遗器」)

--- 等级

--- 主副词条

-- 内层两件套(「位面饰品」、「连结绳」)

--- 等级

--- 主副词条

除了角色和武器需要从卡池里抽取以外,其他养成材料都是消耗当日体力从指定副本里获得。高阶天赋材料由每周副本限额掉落。「遗器」与《原神》的「圣遗物」类似,来自《阴阳师》的御魂系统,是一种随机掉落、随机提升的赌词条玩法,填补养成的长尾部分。

至于这套养成三板斧的实际体验,就得再次请出韩国嘴替 sameway 的开服锐评了:

《星铁》是半开放世界,没有跳跃键,也没有联机模式。你问我角色养完了吗就在锐评,好问题。角色我在养,问题是角色养成速度还没有等我去年 10 月出生的儿子高中毕业快。1.0 版本的角色养成都算不上内容,因为大部分人无法完成。开服前期、半开放世界、内容匮乏,就像很多人说的除了刷材料无事可干,偏偏材料的需求量真的非常大。想养一两个角色就打通?这可不行。至少得养 8 个才能随机应变。不是非得满级,但就算按 70 级算,你还得拉人物等级、光锥等级、行迹等级,够你玩的。这还没有结束,还有遗器呢。我终于知道自塑尘脂(指定主词条的遗器合成道具)为什么只存在于《星铁》了,开卷考试都是有理由的。如果连自塑尘脂都不给的话,就会成为大家都穿命中率胸甲的疯狂世界。实际上角色养成比较简单,装备成型比较慢,是一般手游的养成系统。但《星铁》可能是由于 1.0 版本的原因,能够投入遗器的体力非常稀缺。如果你只养角色、不搞装备的话,就会在后期被按在地上摩擦。你以为我要说的是类似于《原神》深渊的高难本吗?No。我说的是(类似《原神》的)丘丘人。我保证均衡等级 5 以后精英怪的召唤小怪都能把主线 boss 可可利亚身体绷断当跳绳。那么要搞 5 星装备,要升级、拉光锥、拉行迹,做不到吧?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内容枯竭以后,还要有一天天成长的乐趣,所以养成系统必须是局限性的,给玩家制造困难。正好 1.1 版本游戏开放了 2 倍材料掉落的活动,可见资源紧缺是有意为之。

在我看来这套美其名曰「养成」的数值提升玩法毫无乐趣,它只是实现了手游轻量化 - 长期运营的目标,吊着玩家每日上线,并拖慢角色毕业的速度。这样即使在百无聊赖的长草期,玩家也会因每日上线刷材料而注意到 filler 活动,并且新抽到的角色刚刚毕业,下一个角色也已经在视野以内了,这提升了游戏的留存率。

然而圣遗物系统还是过于图穷匕见,「填充」已经不足以形容它的毒性了,这种刷一个月搞不好都没有任何提升的玩法,是对玩家精力的粗暴浪费。

其他玩法

《星铁》的其他玩法主要是常驻的 rogue-like 爬塔、滚动更新的「深渊」模式和限时活动。

游戏的主线剧情是一次性的,「探索」也已被竭泽而渔地消耗掉,因此需要有可以多次体验的玩法填补日常真空,所以现在的「二次元手游」很多会配备一个 rogue 玩法。《星铁》里这个名为「模拟宇宙」的 rogue 爬塔设计颇为简洁,就是选择路线、抓取增益、合成增益而已,能看见很多借鉴的影子,但搞不好放在当年的回合制游戏里是最成功的 rogue。在玩家掌握经典玩法的基础上,游戏通过不定期更新的「资料片」不断丰富该模式,现在已有走格子、掷骰子等扩展。尽管玩法奖励仍是通过成就目标一次性获取,但游戏通过周常引导玩家每周体验一次,一个模式快要拿满奖励、下一个模式也已经到来,从而延长了玩法寿命。

值得一提的是,「模拟宇宙」的剧情设定较为巧妙。它在游戏中是对星神和历史事件的仿真研究,这使得游戏可以在该模式中以纯文本的形式补全难以演绎的宏大设定,并且随时可以吃书推翻——模拟可能失真。

「深渊」是《原神》的重要运营手段,指一个定期更新的高难度挑战,游戏用难以忽略的付费资源发放吸引玩家参与该玩法,由此给队伍养成和社区讨论定下标杆。《星铁》的角色推新快于《原神》,因此配有三个类似玩法各自发放数倍于日常的奖励,它们分别是限定轮次消灭精英敌人的「忘却之庭」,限定轮次消灭多轮群怪的「虚构叙事」和用更少行动值消灭强敌的「末日幻影」。三个「深渊」均有上下两面和满足特定条件触发的 buff,这意味着玩家需要有 2 队、8 人「毕业」级角色且顺应 buff 才能获得全部奖励,这使得策划可以操纵玩家的队伍建成目标。

限时活动则是平时推出的旨在发放资源的小游戏,偶尔可以辅助塑造没有出场机会的角色。游戏需要保证所有玩家都能获取所有奖励,因此难度必须控制在所有玩家都能通过的级别,实则仍是 to-do list,推陈出新的包装是为了尽可能避免玩家的厌倦。Unity 这样的成熟引擎去做各种 4399,并不会卡手到需要从底层写起的程度,更多只是工期和产能的问题,因此对于资源丰富的米哈游,这种罐装新鲜感是可以有稳定产出的。

付费设计

《星铁》使用一套被戏称为「米池」的抽卡机制作为主要付费点,这类系统在手机游戏里一般被称作 Gacha(扭蛋),甚至可以直接将这类游戏称作 Gacha 手游,因为一切秘密蕴于卡池当中。

游戏最重要的资源是抽卡资源,即「星琼」(只能通过充值和奖励获得)及其兑换的抽卡券。30 元的月卡和 68/128 元的战令最具价值的依然是「星琼」和抽卡券,当然重课玩家也可以进一步消耗「星琼」去兑换体力值和材料礼包。

42 天更新的版本被拆分为上下两期,每期各 21 天。同一期内会存在如下卡池:

  • 新限定五星角色池
  • 新限定五星光锥池
  • 复刻限定五星角色池
  • 复刻限定五星光锥池
  • 常驻角色及光锥池

其中常驻池为角色及光锥的混池,内容不变、轮替出货。由于价格相同、强度有限、常驻池抽卡券可以在游戏常驻玩法获得,因此玩家一般不会主动抽取常驻池。

《星铁》的限五角色池规则如下:

获得五星角色的概率为 0.6%,获得四星对象的概率为 5.1%。每 10 抽必定获得 1 个四星对象,但只有 50% 概率是当期四星角色。从第 74 抽开始五星概率提升,直到 90 抽必出五星角色,但只有 50% 概率是限定五星角色,否则即为常驻五星角色(即「歪了」)。如果这个「小保底」「歪了」,那么下一个保底则是必出限定五星角色的,即最多需要 180 抽。

《星铁》的限五光锥池规则如下:

获得五星光锥的概率为 0.8%,获得四星对象的概率为 6.6%。每 10 抽必定获得 1 个四星对象,但只有 75% 概率是当期四星光锥。从第 67 抽开始五星概率提升,直到 80 抽必出五星光锥,但只有 75% 概率是限定五星光锥,否则即为常驻五星光锥(即「歪了」)。如果这个「小保底」「歪了」,那么下一个保底则是必出限定五星光锥的,即最多需要 160 抽。

晕了?

由于即使考虑到保底机制,官方公布的综合概率也均小于 2%,提前「出货」概率不高。且常驻五星与限定五星落差相当大,运营一年以后常驻五星角色几乎已无培养价值,「歪了」可以纯粹理解为污染卡池的惩罚性机制。于是我们可以将规则简化为:

抽角色,10 连只能得到一个四星光锥或角色(3 个当期陪跑四星角色出货率更高),最多要 90 抽才能出五星角色,还有 50% 的可能歪到乐色,然后再来 90 抽才能获得想要的角色。

抽光锥,10 连只能得到一个四星光锥或角色(3 个当期陪跑四星光锥出货率更高),最多要 80 抽才能出五星光锥,还有 25% 的可能歪到乐色,然后再来 80 抽才能获得想要的光锥。

一抽的价格可是 16 元人民币,这一定价是非常昂贵的。根据一颗平衡树的计算,如果硬课,一个限定五星角色的期望价格是 1199 元,一个限定五星光锥的期望价格是 858 元。

且慢,前文提到《星铁》的角色和光锥还有重复获取机制,即「星魂」和「叠影」。角色可以在 2-7 次获得时,解锁得到自身的显著机制提升,而光锥也可以在 2-5 次获得时,合成得到数值增幅。游戏通常会将主推的角色设计为 2 星魂才能解锁关键机制,且需要携带专属武器,即所谓「2+1」,这意味着玩家除了抽出光锥以外,还需要重复抽出 3 次角色。

这样计算,如果玩家真爱某个角色,想要给他满星魂、满叠影的最强的性能即「6+5」,他需要花费 989 抽即高达 15,824 元。想到对于同一个角色/光锥,重复获得的提升是纯数值设计,在制作成本的占比是很低的,让玩家可以每 42 天最高花出三万余元,「米池」的定价上限是足够高的。

硬课如此昂贵,游戏内资源产出就尤为重要。玩家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打满所有活动、拿满所有奖励、盯好新角色的测试情报,才能提攒够资源、提前规划,与策划斗智斗勇,以免心仪角色到来时两手空空,被迫高额消费。

因此抽卡资源发放哪里是福利,是强制劳动!通常一个版本也就只能免费获得 100 抽左右,「歪了」就只有充值或跳过两种选择。小月卡每月多 20 抽,战令每版本再多 8 抽,除了个别非常富裕的人民币战士,绝大多数人都需要付费打工。由此一个角色下至不要钱,上至一万五,明明是同样的游戏内容,甚至都没有联机对战,但玩家各有各的命运,价格歧视的典范。

唯一的好消息可能是角色池、光锥池、常驻池各自继承抽数,保底前都不会有浪费。相较于完全随机看不见鬼影的卡池,多出几分站着花钱的掌控感。

游戏运营

米哈游的梦想到底是不是做元宇宙,我不知道,但文章开头说他们搞月读,是真的。

此时此刻是 2024 年 10 月 27 日,《星铁》正在长草版本,没有任何大事发生。但是:

  • 5 天前新角色 PV 发布
  • 4 天前新 OST 发布
  • 3 天前版本更新,新剧情、新角色、新活动、新模拟宇宙刚刚上线
  • 2 天前下个版本测试服情报流出
  • 下周深渊更新、新活动上线

忙得仿佛只需要泡在社区听这个博主杂谈、那个博主分析,不需要玩。这还是衍生内容而已,游戏还有大量的物料投放、联名活动、周边产品。

很难告诉小朋友说,游戏在拉斯维加斯球幕打广告、办大型活动、喜欢的画师创作各种同人、联名把角色印在奶茶杯和披萨盒上、每个版本更新都有无数篇知乎长文赏析来赏析去、随便编造一个美术概念有人当术语从盘古开天辟地讲起、出个 OST 能登上 QQ 音乐榜单、任何风吹草动都有人做长视频为角色在深渊中的表现打抱不平……这一切,都是人为引导、为溢价服务的。

米哈游的运作卓有成效。2024 年 4 月「星穹铁道生日会」活动选出了一批游戏相关的二创视频作品,用仅仅 120 星琼(价值 12 元人民币,仅为平常游戏更新补偿的 1/3)激励玩家对喜欢的视频一键三连。结果是,当天 B 站全站视频榜前 10,仅有一个非相关视频。

重返未来:1999

战斗系统

《1999》采用《七大罪》式回合制合卡战斗。我方队伍由 3+1 位角色组成,其中 3 位角色在场、1 位角色替补,在高难关卡,替补可以直接在场,变成 4 人队伍。每个回合,玩家有与角色数量相同的行动点数,可以出牌或移牌。卡牌即角色技能,有 attack、buff、debuff、health 等多种类别,每个角色有 2 种卡牌可能抽得。相同卡牌如果相邻,会触发合成升阶,获得数值提升或机制改变。角色卡牌打出即获得对应阶等的大招点数,攒满即可在手牌区域看见大招牌。主角并不在战斗队伍中,而是作为队长,可以有限地使用重新抽牌、卡牌升阶帮助战斗。

战斗演出未能沿用该游戏精良的美术,而是使用 3D 卡通小人代替,显得幼稚。索性游戏使用的粒子效果非常不俗,一些角色大招的全屏动画包含数个镜头、颇为大胆,勉强没有显得廉价。

但看起来还不错的各部分加起来就成了灾难。

这种战斗玩法本身具有一定的策略性,如果严格限制敌我双方血量和伤害,可以做出只有一种破局路径的解谜卡牌玩法,但显然与手游养成相悖。在玩家队伍不成熟的游戏初期,仍能体会到策略性的乐趣,代价是对局时间动辄长达 10 回合,敌我双方互相「刮痧」,显得本就较单调的动画演出更加冗长。而在玩家队伍成型以后,不管是 3 人还是 4 人站场,都只是在 6-8 张牌里有牌出牌、攒出大招后有大开大,最终都能在 4 回合内胜利,相当无聊——只能出三张牌的情况下,先出 buff/debuff 再攻击,需要回血就回血,难道需要 1 秒钟的思考吗,更遑论看完充斥着原创术语的卡牌描述、了解角色机制了。

战斗拖沓使得每天都需要刷取的日常副本即使开自动都显得折磨,《1999》用一种奇怪的方式缓解该问题:已经进行过的战斗可以「记忆」并加速「复现」,复现是当着你的面快速将已经发生的事情重新播一遍。那么这个完全没有任何悬念的播片,是否能快到眼花缭乱快速结算呢?《1999》说 No,仅仅是因为速度再快点他们的配音就会显得鬼畜了(而《星铁》知道大部分玩家会永远开启加速,所以反而以加速倍率为基准,将常速定为 0.75 倍,来保证二倍速有良好的表现,后者的配音甚至是单独录制的缩短版!)。那么这个十几二十秒叽叽咕咕加了速又不够加速的播片,能否一次性耗尽当天体力,让玩家少看几次呢?《1999》说 No,他们给复现设置了 4 次的上限,诚邀所有玩家每天发起至少三轮 Q 版小人「你拍一,我拍一」。

作为游戏的核心玩法,《1999》的战斗系统是纯粹的折磨。

剧情演绎

《1999》讲述「神秘学家」与人类共生的世界里,1999 年的最后一天发生了名为「暴雨」的灾难——积水从地面出现,向天空逆向倾泻,行人和建筑都在雨中溶解,世界退回到旧的时代。主角似乎有免疫「暴雨」的能力,因此成为神秘学家收容组织「基金会」钦定的「司辰」(Time Keeper)。随着暴雨一场场到来,「基金会」外部的世界也在不同时代间轮转,主角要与伙伴一起探索各个时代,与神秘学家革命组织「重塑之手」对抗,在「暴雨」落下前带领当代神秘学家逃离,并揭晓背后的秘密。

运营一年有余,目前剧情已经历爵士时代的伦敦、主角在「基金会」成长往事、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世外岛屿、一战前的维也纳、共产主义时期的皮拉米登,活动章节也用自己的口吻演绎了恐怖片、占星术和中国风等多种文化符号。游戏里用 AVG 的方式来呈现剧情,每个版本 20 个章节,阅读时长为 2-3 小时,穿插数个战斗关卡。相较于许多游戏,立绘+文字的呈现当然是低成本的,但相较于作为「视觉小说」售卖的经典 AVG 而言,手游级流水堪称豪华,立绘、Live 2D、特效、CG,有种拿当代技术狠狠怀旧的奇妙体验。

但 AVG 得有 AVG 的样子,

添加新评论